在 2024 年 RBA 年報中,我們看到 RBA 20 週年已邁入新階段,除了持續深化 VAP 驗廠與行為準則 (COC 8.0) 外,更強調供應鏈責任要延伸到非會員工廠。為了協助更多供應商提升治理能力,RBA 在 2018 年正式推出負責任工廠倡議(Responsible Factory Initiative, RFI),專為非會員供應商設計。
為什麼需要 RFI,誰需要做RFI?
全球供應鏈風險不再侷限於第一層供應商(Tier 1)。根據研究顯示,高達 80% 的風險來源於次層供應商 ( Tier 2 及以下)。這些工廠多數位於高風險地區,常因缺乏完善法規與制度,暴露在人權、工安與環境議題中。
同時,歐美等地相繼通過 CSDDD、CSRD、電池法規等新規範,要求品牌廠商必須對供應鏈全層級負起責任,這使得非會員供應商也勢必被納入責任治理體系。
RFI 計畫直接應對這些挑戰,它特別適合那些剛接觸 ESG 的新工廠供應商、尚未準備好接受正式評估的工廠、評估結果不佳但希望持續改進的工廠,以及希望在 ESG 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的工廠 。
導入RFI需要有什麼資格嗎?
原則上任何合法企業皆可參與RFI,任何企業、工廠、勞務仲介等都可參與,與RBA VAP的適用對象幾乎一致。RFI可以算是為了企業進行VAP前的暖身與前製準備,擔心首次進行RBA VAP負擔或範圍太大者,可考慮RFI。
RFI 的導入步驟
以大家較為熟悉的 PDCA 流程說明,導入 RFI 也是一個為企業進行持續改善的過程:
P – Plan 規劃
-
1 新成員步驟:完成 RFI 註冊、清單與簽署文件。
-
2 自我評估 (SAQ):於 RBA-Online 填寫設施風險與控制問卷,建立基準現況。
-
3 差距分析 (Desktop Gap Analysis):由 RFI 技術專家協助識別主要缺口,擬定改善方向。
D – Do 執行
-
4 制定並執行 CAP:依差距分析結果,建立改善計畫並執行;RFI 提供 3 次遠端 CAP Review。
-
5 工廠負責人認證 (FLC):提供一名員工免費參與 Factory Lead Certification 課程。
-
6 全員培訓:透過 RBA eLearning Academy,全廠人員可不限名額接受 ESG 與合規課程。
C – Check 檢查
-
7 改善成果審查:RFI 團隊審查 CAP 執行情況,並出具報告。
-
8 客戶報告共享:依供應商同意,將改善報告分享給品牌客戶,展現持續改善進度。
A – Act 行動
-
9 持續改善:每年續約,形成年度循環,逐步提升合規與永續能力。
-
10 銜接驗廠:當改善成熟後,工廠即可進一步挑戰 VAP、CMA 或內部稽核。
-
11 外部認可:表現良好的工廠可使用 RFI Logo,甚至申請 Factory of Choice,作為品牌合作與永續競爭力的象徵。
總結來說,RFI 計畫不僅是一個單次的評估,更是一個完整的持續改進系統。它透過 PDCA 循環,幫助工廠從自我評估開始,逐步執行改善,然後驗證成果,最終形成一個永續的經營模式。這也正是 RFI 計畫的核心價值所在:將供應鏈的風險管理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提升,確保企業能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
費用與效益總結
RFI 的年費為每年 3,000 美元/廠,此費用已包含標準的工廠參與者(FEP)和工廠認證負責人(FLC)要求,但不包括現場評估費用 。這項費用讓工廠可以獲得許多價值,例如:
-
RBA-Online 帳號 。
-
RBA 電子學習學院課程 :不限名額。
-
工廠認證負責人計畫:一名 。
-
經驗證的自我評估問卷 。
-
糾正行動計畫(CAP)管理 。
與 RBA 會員每年 3.5 萬至 4.5 萬美元的費用相比,RFI 提供了相對低門檻的入門方案,讓中小企業能夠先行導入基本管理工具,避免在供應鏈中成為「斷鏈風險」。
RFI 是 RBA「One RBA」策略的一環,將逐步與 VAP、RLI、RMI 等其他計畫協同運作。它的定位並不是取代 VAP 稽核,而是幫助非會員工廠做好驗廠準備、補強缺失、建立持續改善文化。
當大型會員企業已全面推動 RBA VAP 與 COC 時,更多非會員供應商也將被納入責任供應鏈管理。RFI 勢必成為中小供應商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