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A(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責任商業聯盟)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全球供應鏈的責任治理。其行為準則適用於電子業及其相關供應鏈,目標是確保安全的工作環境、尊重且有尊嚴的勞動條件、符合法規的環境管理,以及遵循誠信經營的原則。RBA 透過第三方稽核、責任礦產、責任勞工、責任工廠與責任環境等多項倡議,逐步擴展至更廣泛的產業。
2024 年適逢 RBA 成立 20 週年,會員數已突破 614 家,VAP評鑑突破2,000件,涵蓋52國企業。年報中揭示其在 ESG、人權與合規治理上持續深化的影響力。以下領導力企管將節錄 RBA 2024 年報重點。
資料來源: RBA|2024 年報。
會員分布與影響力
RBA 的會員占比(以總部所在地呈現)代表各國對全球永續倡議的參與度及影響力。其中美國總部成員佔比最高,達 49.22%,台灣則以 8.98% 排名第三。
包括台積電、宏碁、台達電、友達、日月光等知名企業都是RBA的積極倡議者,推動 RBA 行為準則的落實。此外,全球知名企業如 Amazon、Apple、Tesla、BMW 也在名單之中,透過層層供應鏈推廣 RBA 理念。
近年來 OMRON、Landis+Gyr AG 等國際企業也陸續加入,RBA稽核逐步脫離過往以電子供應鏈專屬的驗證標準,今年度新增了汽車、基礎建設、遊戲、水務等產業,領導力除電子供應鏈外亦輔導了包裝、印刷、化才、設備、塑膠、橡膠、人力仲介等非電子產業客戶,顯示 RBA 的影響力持續擴張。
在 VAP 稽核方面,2024 年全球 VAP 和 SVAP 的總稽核次數從 1,958 件提升至 2,136 件,總場次增加逾兩成 。中國仍是最大的稽核國,佔比 45% 。台灣與越南則以 8% 的佔比緊隨其後 。
2024 年RBA VAP稽核常見缺失排行
2024 年度 RBA 稽核延續過往數年趨勢,工時 (A3)仍然是最主要的缺失來源;其次依序為:緊急應變 (B2)、管制措施 (XM2)、薪資與福利 (A4)、職業安全 (B1)、供應商管理 (E4)、自由擇業 (A1)、工傷與職業病 (B3)、績效評估與持續改善 (XM4)、風險評估 (XM1)、有害物質 (C2)、公共衛生和食宿 (B7)、溝通(XM3)與工業衛生 (B4) 。
(註):本文所列代碼對應於 RBA VAP 標準手冊 8.0 之準則編號。
全球工時排行
2024 年度 RBA 稽核缺失中,工時佔總缺失的 14.76% 。顯示工時管理仍然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全球參與 RBA 稽核的企業平均工時為 50.19 小時。其中,中國的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為全球最高,達 54.0 小時 。台灣的平均工時為 42.7 小時,排名從 2023 年的第 16 名(42.2小時)上升至 2024 年的第 14 名(42.7小時)。工時排行中,亞洲國家工時普遍偏高,與供應鏈承接代工生產相關;平均工時最低則多為歐洲國家。
台灣勞基法工時上限為:
-
每天總工時上限不得超過 12 小時
-
每週一般工時上限不得超過 40 小時
-
每月加班工時上限不得超過 46 小時
台灣企業除了遵守上述規定,仍需留意 RBA 國際規範:
-
每週總工時不得超過 60 小時
-
連續工作 6 天後,第 7 天必須休息
RBA VAP 前四大稽核國家 Priority 缺失
在四大主要稽核國家中,各國的優先缺失特徵有所不同 :
中國:工時 (A3)(48.30%)、緊急應變 (B2)(30.50%)、供應商管理 (E4)(7.00%)、公共衛生和食宿 (B7)(4.50%),中國面臨產能壓力下,勞工工時及勞安管理問題是最大挑戰。
台灣:自由擇業 (A1)(36.30%)、禁止強迫勞動 (A1 延伸)(36.30%)、緊急應變 (B2)(22.70%)、供應商管理 (E4)(4.50%)。外籍移工仲介費與合約問題仍是國際爭議點。
馬來西亞:禁止強迫勞動 (A1)(60.70%)、供應商管理 (E4)(7.10%)、緊急應變 (B2)(7.10%)、資訊揭露 (XM5)(7.10%)。手套產業自2021年起涉嫌強迫勞動慘遭美國封殺,2024 年Q4 美國CBP 解除了最後一家大廠制裁,恢復進口。
越南:工時 (A3)(44.00%)、緊急應變 (B2)(28.00%)、禁止強迫勞動 (A1)(12.00%)、不歧視/反騷擾 (A5)(4.00%)。隨著產能移轉,工時與勞權議題浮現。
台灣在外籍移工仲介費與合約問題上的法規落差,是導致自由擇業缺失居高不下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RBA 促成了 4,700 萬美元的招聘費用返還給工人,顯示企業責任不僅是合規,更能直接改善勞工處境 。
RBA 行為準則 8.0 改版與未來展望
2024 年適逢 RBA 行為準則 8.0 改版,強化供應鏈管理,針對性別平等、身心障礙歧視、員工參與、薪酬與工人補償等議題皆有所加強。這些調整使 RBA 更能與國際標準接軌,例如歐盟《企業永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EU CSDDD)。人權議題已成為各企業必須正視的重要項目。
RBA 的稽核範圍也逐步擴大,不再僅限於電子供應鏈。除擴大各產業供應鏈外,為了將責任供應鏈管理推廣到更廣泛的企業,RBA 於 2018 年推出了Responsible Factory Initiative (RFI) 。這項專為非會員供應商設計的服務,在 2024 年會員數成長 121% 至 62 家,遍布 10 個國家 。參與 RFI 的工廠平均能將稽核分數提升 18% 至 20% 。
隨著大型會員企業全面推動 RBA VAP 與 COC 8.0,更多非會員供應商也將被納入責任供應鏈管理。RFI 勢必成為中小供應商的新趨勢,是下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敬請期待我們關於 RFI 的專文介紹,了解這項服務將如何為您的供應鏈帶來改變。
更多領導力企管 RBA 資源
- RBA 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介紹(領導力)
- RBA COC 行為準則 8.0 改版差異分析(內有中英條文載點)
- RBA VAP 8.0.1 差異重點三口訣:「4變、2加、1不變」
- 最新版 RBA【費用定義】- 外籍移工仲介服務費何解
- 稽核前必看!企業社會責任驗廠常見缺失
- RBA 中的 VAP 與 SVAP 有何不同
- RBA 的五十道問題-基礎篇
- RBA 的五十道問題-進階篇
- 法遵數位化管理-法規雲丨法規鑑別及查核系統
- 風險數位化管理-風險雲丨危險鑑別與風險評估
- (影)社會責任驗廠常見問題一次公開
- (影)認識 EcoVadis、CSR、ESG
- (影)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 ?
- (影)台中市政府勞動人權論壇與 RBA 說明會
- 【 課程報名 】RBA VAP 8.0 稽核實務訓練課程
- RBA 缺失改善教學:CAP 填寫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