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資料來源:https://netzero.cna.com.tw/news/202505020190/
2025年,日本更新其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 )目標,承諾2035年碳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60%,2040年減碳73%,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相較2021年提出的2030年減碳46%與2050年淨零的目標,新版NDC展現出日本政府更積極的氣候行動企圖,也為高碳排產業帶來更明確的轉型訊號。
呼應新版NDC,日本於2025年在關西國際機場首次導入國產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作為商用航班燃料,象徵SAF正式邁入商業化階段。此次使用的SAF為以廢棄食用油為原料製成的再生燃料,相較傳統石化航空燃料,可減少約80%的碳排放量,對於高度排放的航空產業而言,是極具潛力的減碳解方。
全球航空運輸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3%,但由於飛航排放高度集中且難以被替代,航空業的減碳對各國達成NDC目標至關重要。透過推動SAF等創新再生燃料的政策,不僅能協助航空業降低碳排,也有助於國家減碳目標(NDC)達成。
亞太區域 SAF 政策盤點:由鼓勵轉向制度推動的轉捩期
目前亞太地區多數國家仍處於SAF導入初期,整體趨勢呈現「由鼓勵轉向義務化」的過渡階段。
在全球方面,歐盟已領先制定進度表,要求 2025 年起機場供應燃料中須含有 2% SAF,2030年提升至 6%,2050年達到 70%。由此可見,SAF 已不僅是永續選項,更逐步成為政策驅動下的新常態。
SAF 導入,從「可能」走向「必要」
SAF 具備 66% 至 94% 減碳潛力,在航運替代選項有限的背景下,是現階段實現航空減碳目標的可行解方。雖然台灣目前尚未強制航空公司使用 SAF,但隨著全球供應鏈減碳壓力升高,以及碳定價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制度逐步推動,皆會引導航空產業與能源供應鏈同步轉型,加速我國朝向淨零航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