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NIS2?
NIS2(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Directive 2.0)是歐盟在 2022 年正式通過的新版網路安全指令,是 2016 年 NIS 指令的重大升級版,目的在於全面強化歐盟境內關鍵基礎設施與數位服務供應商的資安韌性與應變能力。根據規定,NIS2 將在各會員國正式頒布後 21 個月內落實生效,適用範圍更廣、通報機制更嚴、罰則更重。
對台灣車用供應鏈有什麼影響?
2025 年 7 月 2 日,負責營運 TISAX 的 ENX 協會發佈一項重磅公告:經過專家確認,通過 TISAX 評估的組織,已自動符合 NIS2 指令的所有關鍵要求。這項聲明不僅為全球車用供應鏈帶來明確方向,也對台灣供應商發出明確訊號:NIS2 不只是歐洲法規,更是一項攸關訂單與市場進入門檻的關鍵商業議題。
這篇文章會從實務角度切入,幫大家拆解 NIS2 對車用產業會帶來哪些具體衝擊,並說明為什麼取得 TISAX 認證,就是台灣車用零件廠商在這波全球資安合規浪潮中站穩腳步、甚至搶得先機的關鍵一步。
NIS2兩大衝擊:為何它不只是法規,更是商業合約要求?
NIS2 指令透過兩大機制,將其影響力從歐盟境內,延伸至全球供應鏈的每一個角落,對台灣供應商產生了實質影響:
-
供應鏈的連鎖責任:
NIS2明確將「汽車製造業」納入監管,並強制要求這些歐洲車廠(OEMs)必須確保其整個供應鏈的網路安全。為了規避自身的法律風險,OEMs勢必會將NIS2的安全標準,直接寫入採購合約中,強制要求全球供應商遵守。 -
管理階層的個人責任:
NIS2最具顛覆性的一點,是將網路安全的最終責任歸屬到企業的管理階層個人。若因供應商的資安疏失導致重大事件,歐洲車廠的CEO可能面臨個人罰款,甚至被暫時禁止行使管理職能。這種巨大的個人風險,迫使他們必須以最嚴格的標準審視其供應商。
這兩股壓力結合,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由法規驅動、透過合約實施的合規壓力鏈。對台灣供應商而言,最大的風險並非來自歐盟的直接罰款,而是因無法滿足客戶合約要求,而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的商業風險。
為何現在是行動的關鍵時刻?破除「立法延遲」的迷思
許多企業可能會問:「既然德國等主要市場的NIS2國內法,其最終生效預計將落在今年(2025)下半年或更晚,我們為何要現在就行動?」。這正是最大的迷思。
雖然歐盟層級要求成員國在2024年10月17日前將NIS2轉化為國內法,但許多關鍵國家(包括德國)的立法進程都出現了顯著延遲,如德國的NIS2實施法案預計在今年(2025)才會正式生效。然而,將此視為可以觀望的理由,將錯失關鍵的準備時機:
-
導入TISAX需要時間:
根據顧問的經驗,從零開始導入TISAX並完成認證,通常需要8到12個月的時間。 -
客戶腳步不等同立法:
歐洲OEMs是根據自身的風險管理週期在行動,而非等待法規的最終期限。事實上,許多車廠早已將TISAX作為供應商的必要條件。 -
錯失商機的風險:
如果等到今年底法律生效後才開始行動,最快也要到2026年底才能取得認證。屆時,那些已經擁有TISAX標籤的競爭對手,早已在市場上領先超過一年。
因此,立法延遲為台灣供應商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戰略機遇窗口」,讓企業能從容地將被動的合規應對,轉化為主動的戰略佈局。
Q1:NIS2法規有直接要求供應商必須通過TISAX認證嗎?
A1:沒有,但TISAX已成為「事實上的標準」。
-
法律層面:
NIS2的法律條文是非指定性的,它要求企業管理供應鏈風險,但並未指名必須採用TISAX或任何特定的商業認證。 -
商業層面:
在汽車產業,TISAX早已是各大OEMs(福斯、BMW、賓士等)用來評估並要求其供應商資訊安全的公認標準。
解析:當您的客戶需要向歐盟監管機構證明他們已善盡供應鏈管理責任時,要求供應商提供一份由獨立第三方驗證的TISAX標籤,是最直接、最高效、且在法律上最站得住腳的方法。因此,雖然法律未明文規定,但TISAX已從「客戶偏好」轉變為不可協商的「商業強制要求」。
Q2:TISAX是否涵蓋了所有NIS2的要求?還有什麼我們需要注意的?
A2:TISAX涵蓋了絕大部分的「實質性」風險管理要求,但企業仍需主動彌補一個關鍵的「程序性」差距。
-
TISAX優勢:
TISAX的評估框架,全面覆蓋了NIS2第21條中關於風險管理、事件應變、供應鏈安全等所有核心要求。它確保了您的公司「有能力」進行事件管理與通報。 -
關鍵差距:
NIS2第23條要求,重大事件必須在24小時內向各國指定的主管機關(如德國聯邦資訊安全局BSI)進行通報。TISAX作為一個全球標準,無法預先定義每個國家特定的通報對象、聯絡方式或報告格式。
解析:企業必須在TISAX建立的健全流程基礎上,自行研究並在其事件應變計畫中,明確新增各主要歐盟客戶國家的官方通報管道與程序。這是實現全面合規的最後一哩路。
Q3: 面對 NIS2 的壓力,台灣供應鏈廠商的「真實急迫性」有多高?應該優先處理什麼
A3:企業應基於自身的市場定位和客戶群,採取風險導向的優先級排序:
-
第一優先級(最高急迫性):
汽車供應鏈廠商 對於已經是或計劃進入歐洲汽車供應鏈的企業,無論是Tier 1、Tier 2或更下游的供應商,其最優先且最緊急的任務就是立即啟動TISAX導入專案。TISAX不僅是滿足客戶要求的「入場券」,也是應對NIS2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徑。 -
第二優先級(高度急迫性):
其他受NIS2影響行業的供應商 對於向其他受NIS2指令影響的「關鍵」或「重要」行業(如機械製造、電子設備、化學品等)供貨的台灣廠商,雖然可能不會面臨像TISAX這樣統一的行業標準要求,但其歐洲客戶同樣有責任確保供應鏈安全。因此,這些廠商的優先任務是建立並實施一個基於國際標準ISO/IEC 27001的資訊安全管理體系 (ISMS)。ISO 27001是全球公認的資訊安全基線,不僅能為滿足NIS2要求打下堅實基礎,也是向客戶證明自身安全管理能力的最通用語言 。
解析:急迫性應由商業風險而非立法時程來定義。企業應自問:「我最大的歐洲客戶何時會要求我提供網路安全的證明?」對許多企業來說,答案是「他們已經在問了」。因此,行動的起點應是審視客戶合約和供應商要求,而非等待法規的最終塵埃落定。
給台灣供應商的行動建議:TISAX導入路徑圖
取得 TISAX 標籤是一個嚴謹的過程,需要充分的準備、資源投入和管理層的承諾。建議的關鍵階段如下:
-
註冊與範疇界定: 在 ENX 平台上註冊,並與您的客戶協商,定義評估的範疇與所需等級(通常是 AL2 或 AL3)。
-
自我評估與差距分析: 根據 VDA ISA 問卷進行徹底的內部稽核,以識別差距。
-
矯正改善: 實施矯正措施。這通常是最耗時的階段,涉及更新政策、程序和技術控制項。
-
外部稽核: 接受由 TISAX 認可的稽核服務商執行的正式評估。
-
後續追蹤(如需要): 解決稽核中發現的任何不符合項。您有最多九個月的時間完成此步驟,否則整個流程必須重新開始。
最終結論:化被動為主動,將合規轉為競爭力
總結來說,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穩健且成熟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而 TISAX 標籤只是這個系統有效性的證明。
這需要由上而下的管理層支持、定期的員工訓練,以及對所有政策、程序和風險評估的詳盡文件化。一個成熟的 ISMS,是對抗網路威脅和法律/商業挑戰的最佳防禦。
將導入TISAX 視為一項對未來競爭力的策略性投資,而非單純的合規負擔。在競爭激烈的全球供應鏈中,擁有 TISAX 標籤不僅能保住現有訂單,更是贏得未來商機的關鍵。立即採取行動,才能在這場產業轉變中鞏固您的市場地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