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常見問題 看漫畫學 ISO 認證︰員工餐廳外包,小...

看漫畫學 ISO 認證︰員工餐廳外包,小強肆虐該怎辦?

by Leadership Editors | 發佈於 Dec 31, 2014
Share

看漫畫學 ISO 認證 台詞全文

員工:太噁心了吧!

廚師:我只是外包商,你們公司能拿我怎樣?

把產品通通都外包,省時省力又輕鬆?

在 ISO 9001 條文4.1,「備註2」和「備註3」很重要, ISO 認為「外包過程」(Outsource Process)的管理絕對是整體品管流程中很重要的一環。舉例來說,進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暴露出對於外包或供應商若沒有良好進貨管控,將會造成嚴重後果。

企業若要選擇外包廠商時,到底該怎麼做呢?雖然 ISO 9001 : 2008 條文並沒有很明確的指示要做哪些事,但是大致上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法來選擇適合的外包廠商︰

• 請供應商提供原物料證明。例如塑化劑事件後,許多餐廳皆要求食品供應商提供原物料證明,以確保沒有非法添加物。

• 自己採購原料。即使製造過程委外,但也可以透過自行掌握原物料來源,確保產品品質。

• 建立原料廠訪查制度。必須和代工廠保持密切訪查制度,了解商產過程是否有瑕疵。

• 成品送檢。把代工廠生產的產品抽樣或全部送驗,也可確保品質無虞。

看新聞學 ISO 9001  

層層轉包、壓低成本─外包橫行 食品業賠掉商譽

塑化劑風暴,暴露出台灣食品業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競爭短板,就是外包管理。「起雲劑裡有DEHP,絕對沒有人會想得到,」飲料公會理事長、久津實業顧問陳忠義2011年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語帶無奈地說。據統計,台灣食品已有八成不是品牌廠自己做,而是層層外包。為了壓低成本、追求利潤的結果,是賠上了消費者的健康,與長期建立的品牌信譽。

食品業墮入黑心原料的陷阱

盛夏,台灣飲料食品廠每年都要經歷一次的肉搏季節,各家競相推出新品進通路。消費者拉開冰櫃、找到自己愛喝的飲料,五秒鐘。但是每個產品要得到這五秒鐘的青睞,開始的歷程,現在已經長得讓人搞不清源頭。以泰山剛「御奉天山雪蓮茶」為例,台灣哪裡來天山雪蓮呢?所以,茶的配方,由泰山自己做,但其中雪蓮精華,是由台灣第一新藥萃取培植後獨家授權,而泰山的配方,還要靠許多原料廠商才能製作完成;生產,則是委外茗源食品工業。據估計,台灣食品有八成是外包。這其中,包括由廠家提供配方給代工廠,代工廠根據配方和原料商、生產的OEM模式,或全由代工廠協助發展產品的ODM模式。產品愈來愈多樣、愈創新,這個旅程就愈來愈長。「真的是過了幾層都不知道,」一位食品業者坦承,「看不到上游。」特別是台灣市場規模小、產品多,一家食品廠一個夏天就要推高達上百種新產品。如果什麼都自己生產、從頭做到尾,不合經濟效益,不如專業生產某樣東西,在設備投資、物料採購比較合算。而且,愈是大廠,愈要建立品牌。全家便利商店公共關係暨品牌促進室部長林翠娟也觀察,打品牌成本很高,企業有品牌就希望多些衍生產品,充分利用品牌效益。例如品牌機能飲料,衍生推出碇劑,但製作生產已經超越企業能力,必須外包。

製造、通路、品牌  愈來愈疏遠

也就難怪被稱做日本「食品添加物之神」的安部司在他《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一書中指出,隨著社會發展、產業擴大,現在製造者、販賣者、食用者愈來愈疏遠。食品廠一面需要掌握愈來愈複雜的供應商,另一方面,通路對利潤的要求愈來愈高,又使得食品廠很容易降低了對供應商的要求。通路為王,強勢通路不斷要求廠商擠出更多的利潤空間,要求上架費,一位食品業者透露,光上架費,就可能佔去產品行銷費用的一半,還要廠商吸收折扣來配合通路促銷、吸收通路廣告成本等,每個要求都墊高產品成本。如果銷售不如理想,有的新品不到一個月就得下架。食品廠在成本的壓力下,有的就可能從原料減省,也讓便宜的添加物有機可乘進入供應鏈。

泰山董事長詹岳霖:掛名就該負責

「掛我們的名字,我們要負起責任,」泰山董事長詹岳霖說。這是食品品牌廠應有的精神。但是要做到,則是複雜環境下的新挑戰,管理必須更上緊發條。泰山這次沒有問題商品。過去,他們將代工比率控制在五○%,但是即使是代工生產的產品,也堅持自己採購原料。現在則更加強建立原料廠訪查制度。風暴發生後,統一全面清查原料供應來源。包括針對一千四百多種原物料送檢塑化劑並提出安全證明,工廠內並進行塑化劑抽檢;要求原物料供應者進行加工流程與原料成分的說明等。他們也重新檢討供應商定期輔導評鑑辦法,修正評鑑的頻率,以及徹查塑膠容器或包材。而量販巨頭大潤發則採原物料提證明、成品送檢雙管齊下的方式。大潤發公關經理何默真指出,政府的角度是從上游抓下游,但以民眾的期待,是在賣場看到的每樣東西都要是沒有問題的。第一步,大潤發先要求商品供應商與原料商提具檢驗證明。第二步,除了五大類管制品外,大潤發把自有品牌、烘焙自製品、生鮮自製品可能有風險的東西下架,合格的再上,以確保架上的都是安全的。不升級就淘汰!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是食品業面臨的一次大感冒;卻也是改善體質的契機。經歷風暴,食品業必須以提升每個環節品質的行動,戰勝複雜環境,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資料來源︰層層轉包、壓低成本─外包橫行 食品業賠掉商譽,天下雜誌 474期,作者:謝明玲,林倖妃,2011-06-14

資訊

OK

警告

OK